第一章 工业文明的黄金时代(1860-1990)
1. 民族工业发源地
- 江南造船厂的百年船坞
- 杨树浦电厂的红砖烟囱
- 南市水厂的英国式厂房
2. 生产岸线的日常图景
- 码头工人的号子声
- 纺织女工的自行车流
爱上海论坛 - 厂区澡堂的蒸汽记忆
第二章 产业撤退的阵痛期(1991-2010)
1. 工业遗迹的困境
- 废弃厂房的治安隐患
- 滨江地块的产权纠纷
- 设备拆除的文化损失
上海龙凤419是哪里的 2. 民间自发的改造
- 莫干山路涂墙的诞生
- 1933老场坊的华丽转身
- 八号桥创意园的试验
第三章 系统性更新的实践(2011-2025)
1. 规划理念的突破
- 45公里滨江贯通工程
上海花千坊龙凤 - 工业构件"能留尽留"原则
- 功能复合的"城市家具"
2. 空间再造的典范
- 西岸美术馆的输煤廊道
- 民生码头的筒仓艺术馆
- 船厂1862的商业活化
城市规划专家手记
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指出:"这些工业遗迹就像城市的时间胶囊,我们既要保留物质载体,更要传承其中蕴含的工匠精神与集体记忆。"